2021年建筑资质改革具体带来了哪些政策变化?
2021-08-25 15:12
近年来对于行政审批制度下建筑行业,通过简政放权,不断的简化审批流程,实实在在给企业减负的同时各级主管部门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鼓励公司通过增强自身技术与实力,在市场竞争机制中脱颖而出,而并非为了办理相应的资质许可耗费大量时间,迟迟没有投标的资格而失去机会。2021年建筑行业将引来大规模改革,新规定中对目前现有的资质进行合并简化,该取消的取消,建筑资质新办等级、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在2021年5月19日发布了关于《国务院关于深化“证照分离”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的通知》中获悉,对于行政审批事项改革力度蛮大的,由于本通知篇幅过长,本站只关注建筑行业资质的动态发展,资质街为大家整理出建筑资质具体的政策变化并附以解释说明,以供参考。
一、直接取消审批的资质
1、工程造价咨询资质:甲级、乙级;
加强适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加强信用监管,完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信用体系,依法向社会公布企业信用状况,依法依规开展失信惩戒。推广应用执业保险制度,增强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有效保障委托方合法权益。
2、房地产开发资质:三级、四级;
改革措施: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由四级调整为两级,取消三级、四级,相应调整二级资质许可条件。
加强适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3、工程勘察资质:丙级;
改革措施:将建设工程勘察企业资质由三级调整为两级,取消丙级资质,相应调整乙级资质的许可条件。
加强适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在建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严厉打击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予以通报或撤销其资质;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4、建筑工程设计资质:丙级、丁级;
改革措施:将建设工程设计企业资质由三级或者四级调整为两级,取消丙级、丁级资质,相应调整乙级资质的许可条件。
加强适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在建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严厉打击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予以通报或撤销其资质;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5、施工企业资质:三级;
改革措施:将建设施工企业资质由三级调整为两级,取消三级资质,相应调整二级资质的许可条件。
加强适中事后监管措施: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在建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严厉打击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予以通报或撤销其资质;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6、工程监理丙级、事务所、公路水利、港口航道、农林工程;
二、优化审批服务项目
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核发。
1、依托相关政务服务平台,实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2、积极推进与有关部门信息共享,对能够通过信息共享方式获取、核验的材料,不再要求申请人提供;3、通过开展电子化核验,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动态监管一级工程项目监督检查等措施,对企业及其项目安全生产条件进行核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依法实施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处罚;4、严格落实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复核制度,对安全生产条件降低的企业,依法实施暂扣或者吊销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处罚;5、强化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
2)房地产开发资质一级、二级资质核定。
1、精简申报材料,不再亚气球申请人提供法定代表人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文件、身份证及专业管理人员劳动合同、上一年度财务报告、近3年房地产开发统计年报基层表、项目手册及在建项目进度说明等。对于能与登记注册、社会保险缴纳实现共享的信息,不再要求企业重复提供;2、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身份认证、数据共享、电子印章、电子证照等基础支撑,按照“一网通办”要求办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核定工作,全面实行电子化评审;3、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4、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5、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
3)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资质、燃气经营许可证、建设工程勘察综合、专业甲乙级、建筑工程设计行业甲级、乙级及事务所、施工企业综合、甲级、乙级;监理甲级、乙级。
具体改革措施有:1、精简申报材料,实行电子化申报和审批;2、加快推动新型共享,不在要求申请人提供人员身份证明、社保证明、企业资质和注册人员资格证书等材料;3、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对在建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公开结果;4、严厉打击资质申报弄虚作假行为,对弄虚作假的企业依法予以通报或撤销其资质;5、加强信用监管,依法依规对失信主体开展失信惩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