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开闸短短两年多,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西安高新区)便以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傲人成绩,在众国家级高新区中刷足存在感。
数据统计,陕西截至目前共有11家科创板上市公司,科创板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10,而西安高新区独占7家,占比逾63%。同时,近两年,西安高新区共新增18家上市公司,占到西安新增数量的九成。
资本市场“战绩”表现背后,是西安高新区出挑的科创实力,手握硬科技王牌 ,做实了硬科技产业和实体经济,同时为资本市场储备科创种子,而科创企业上市后再反哺产业和实体。
2021年,西安高新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13家,总量达到3874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207家,两项增长均超过了30%。反映在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方面,同比增长31.8%。
而在秦创原大风口下,西安高新区凭借长期主义积累的科创势能,在“秦创原”格局中的声量与主力军作用凸显,借道秦创原,西安高新区科创精准踩中风口。
资本战绩,两年18家刷新纪录
科技创新已经深刻影响新世界格局,成为国家竞争力的角逐重点,亦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靶点,而科创板则为科技创新建立良好的投融资机制,为资本支持技术创新提供底层架构。
自科创板开闸以来,西安高新区凭借超强的科创基因和底色,一再刷新自身的上市纪录,体现了强劲的资本实力。
2019年7月科创板开市,铂力特作为首批25家公司登陆,一跃成为了中国工业级金属3D打印领域的领军企业。而铂力特是从西安高新区成长起来的企业,也是西安高新区首家科创板上市公司。
2020年西安高新区新增10家(含境外2家)上市公司,创造了自1993年立区以来的历史最好上市公司“战绩”,当年高新区境内上市公司达到了28家。
其中,瑞联新材是陕西省第4家科创板公司,也是西安高新区第二家上市公司。
从整体数量来看,2020年高新区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累计52家(境内28家境外24家)占比全省约53%,位居各开发区之首。
2021年,西安高新区继续在资本市场斩获佳绩,新增8家上市公司,占比西安市近九成,占比陕西省80%。当年西安高新区境内上市公司总量为35家。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科创板企业就有5家,分别为康拓医疗、斯瑞新材、莱特光电、炬光科技和华秦科技。
这一成绩史无前例,据科创板日报发布的《科创板2021年度大盘点》,西安高新区5家科创板的成绩,可在全国省份排名中与辽宁省并列第13名。
截至目前,陕西共有74家A股上市公司,而西安高新区占据37家,占比50%,具体到科创板,陕西11家上市公司中,西安高新区拥有7家。
明显可以看出,西安高新区的上市公司含“科创板率”很高,公司有着极强的科创属性和成色,比如炬光科技号称“中国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产业化先驱”。如“军工涂料第一股”华秦科技,其隐身材料“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今年3月首发上市时,189.5元/股的发行价为年内最贵新股,可见资本市场对公司质地的认可。
事实上,不仅是科创板企业,西安高新区其他上市企业亦多为高新技术企业,有着十足的硬科技成色,比如派瑞股份在电力半导体器件领域,特别是直流输电产业链中,手握多项核心技术与核心生产工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高新区不仅是在科创板表现亮眼,其上市企业基本覆盖了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和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说是多层次资本市场全面开花。
如登陆主板的三人行,全国首批“精选层”挂牌公司中航富士达,登陆创业板的派瑞股份。
同时,拉长周期来看,西安高新区上市成绩还有一个特点,即经济证券化率大幅提升,据公开数据显示,西安高新区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GDP分别为2102.73亿和1769.81亿,该区同期上市公司总市值分别为2762.39亿和2986.42亿,相应经济证券化率131.37%和168.74%。
上市“子弹” “王牌”硬科技策源地
7家科创板上市公司,两年新增18家上市公司,创历史新高,在西安各区中一骑绝尘,如是资本市场成绩背后无疑是西安高新区的超强科创实力,而这种科创力则源于硬科技策源地的底气。
众所周知,西安高新区是“硬科技”概念的策源地、诞生地,经过多年发展,西安高新区聚集了大量硬科技企业。当前,“硬科技”一词已正式进入国家话语体系,西安高新区亦正积极加快推进硬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
梳理发现,西安高新区科创最成功,也是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点是,通过手握硬科技“王牌”的策源力,高新区首先以硬科技企业为引领和筹码,布局硬科技产业集群发展,谋划产业转型升级,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时,硬科技“王牌”为涉足资本市场,特别是科创板孵化和培育了源源不断的企业子弹,企业上市后继续融资壮大,并且再反哺高新区的硬科技产业和实体经济。
无论是在一级市场或是二级市场,西安高新区的科创已经形成硬科技企业-产业和实体-资本市场-产业和实体,一个良性的科创经济转换的循环和闭环。
举例而言,区域几家上市公司的募投项目,华秦科技“特种功能材料产业化项目”和“特种功能材料研发中心项目”,炬光科技“激光雷达发射模组产业化项目”和“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莱特光电“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康拓医疗“三类植入医疗器械产品产业与研发基地项目”等募投项目均位于西安高新区。
上述项目处于航空航天国防、信息技术、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对高新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及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言而喻。
如炬光科技作为光子产业链头部企业,对于打造光子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的高新区,培育新动能和升级现代化产业意义重大。莱特光电是国内排名第一的OLED有机发光材料供应商,是OLED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
上个月才发新股的华秦科技项目入选高新区先进制造业重点工程名单,公司新材料园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近千亿元的产值,是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壮大高新区产业集群的“主力军”。
事实上,不仅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和科创的经济转换能效,在当下陕西最大科创平台秦创原的风口下,西安高新区手握“王牌”硬科技策源地,在参与“秦创原”全局中的声量抢跑,且优势凸显。
地方区域经济观察人士称,“西安实现科创有两个重要路径,一是聚焦转型升级,做强产业体系,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深度参与秦创原建设,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畅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通道。”
前述所提,西安高新区通过多年深耕硬科技,在聚焦产业上,已经形成高技术和高附加值的硬科技产业体系,且硬科技产业与西安未来布局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高度耦合。2021年,西安高新区高技术制造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8%。
参与秦创原上,上述观察人士表示,西安高新区的硬科技牌是关键技术和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具有高强度自主研发的内驱力,尤其在秦创原力推“两链融合”背景下,引领作用凸显。
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项目(西安电子谷核心区) 摄影:袁景智
政策“王者” 聚焦科创自主创新
科技创新,创新是源头活水,是发展“第一动力”。而创新的根源在于科技成果的转化,这其中,研发经费投入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梳理西安历年R&D经费投入,以及西安高新区R&D经费投入情况,西安高新区的科创实力之所以强悍,且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离不开R&D经费的高投入及各项政策支撑。
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呈不断增加趋势。到2020年,西安R&D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规模以上工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再创新高。
而在各区中,2021年西安高新区规上工业企业R&D投入强度位于全国高新区前列。
同时,西安高新区在聚焦科创自立自强的政策上亦是不遗余力,全方位的组合拳政策堪称政策输出的“最强王者”。
企业培育方面,西安高新区以“科创九条”和企业创新积分制试点为重点,助力科技企业群体壮大,通过构建企业创新积分制模型、搭建“秦创原·科创高新”政策服务平台,推进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本对企业的精准支持,成功挖掘一批研发能力强、成长潜力大、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
2021年,西安高新区累计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平台181家,全年技术合同认定额达650亿元,同比增长41.3%;科技企业群体不断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207家,同比增长超30%,高新技术企业3874家,同比增长29.1%。
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西安高新区以“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和技术经理人“1+3”服务体系为重点,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如创新推广光机所、西北有色院、西工大“一院一所一校”模式,建立起技术交易市场+技术经理人协会、技术经理人公司、技术经理人的“1+3”服务体系,有效提升了技术成果供需对接和批量转化效率。
如与西北有色研究院合作共建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与中科院光机所共建光子制造技术工程实验室、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共建宽禁带半导体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方面,西安高新区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推动空间时频技术研发平台、中电科西北总部暨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落地建设。
科技金融服务上,西安高新区以“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增强科技金融赋能。今年2月,西安高新区入选首批国家高新区“十百千万”专项行动实施单位,在企业创新积分制的基础上,竭力建造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全面加强金融支撑能力。
在布局资本市场上,西安高新区力推上市公司亦不遗余力,2021年11月,又一上市新政《西安高新区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西安高新区计划未来3年内规划建设超千亩上市公司产业园,用于解决上市公司总部办公、研发和生产经营场地的问题。
“近年来,西安的科创基因越发凸显,秦创原风口下,西安科创西引力亦不断增强,而西安高新区因领跑的科创实力,说是西安科创的‘心脏’和‘前哨’也不为过。”上述观察人士称,借道秦创原,西安高新区科创或再攀新高峰。
借秦创原 “科创高新”未来图景
毫无疑问,秦创原是时下最大的科创风口,建设一年以来,这个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成绩斐然,而参与建设的各方亦借力该平台,找自身的发展机遇。
作为全国高新区“第一阵营”的西安高新区,发展路径走的是长线逻辑,即坚持企业自主创新抢赛道,坚持深耕硬科技产业,坚持做强实体经济,才有近年来科创和资本市场的大爆发。
在陕西举全省之力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大趋势下,参与和布局秦创原,西安高新区显然已经具备了非常好的蓄力势能。
因此,西安高新区参与秦创原建设的定位是,用好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国字号”牌子,通过“四个高新”的创建,打造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
具体路径上,首先是依托科创优势,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引导科创主体聚集。
如启动丝路科学城、丝路软件城建设,形成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西安电子谷核心区)、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丝路西安前海园)等具有区域代表性、行业前瞻性、发展示范性的“科创+”园区等。
以2021年初全面开工的秦创原集成电路加速器为例。作为西安高新区与高校院所融合发展的高能级创新平台,项目以助推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为主攻方向,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建设秦创原电子信息产业转化的重要承载地。
数据显示,通过搭建“秦创原·科创高新”政策服务平台,累计注册企业用户超6000家。引进拓尔微电子等6家重点研发企业。新认定高成长企业195家,其中瞪羚企业69家,独角兽系列企业34家。
其次,西安高新区以“双链”融合为主线,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促进重点产业链发展,参与秦创原建设。
西安高新区布局的“55611”现代产业体系,以光电子、汽车、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五大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55611”产业集群,是科技创新和“两链”融合源源不断的蓄水池。
其中,针对光子产业,西安高新区通过设立光子产业“链长制”工作机制,设立光子产业补链强链基金,推进先进光子芯片柔性制造平台建设等,推进光子产业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可以说是秦创原“两链”融合的范本。
再者,高新区亦出台“科创九条”“上市十条”和推动“秦创原”建设相关实施方案,为“秦创原”建设在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转化经验、企业科创能力、现代产业体系、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撑。
前不久,西安高新区启动建设“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抢抓“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发展机遇,聚焦科技与金融互乘放大,发挥一批上市及拟上市重点企业辐射带动的龙头效应,逐步形成“基础研究—科研转化—集群培育—服务输出—智能制造”的融合体系。
据悉,“秦创原”上市企业园一期规划面积约730亩,以“总部+研发”为主,将有5家上市公司近期开工。二期则位于丝路科学城生物医药绿色装备组团,以生产制造为主,打造“秦创原”上市企业集聚高地。
4月8日,秦创原·上市企业园暨二季度招商引资集中签约、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上,共签约项目23个、总投资378亿元,开工项目44个、总投资512.53亿元,其中秦创原科创研发项目在开工项目中占比最高,多达20个,总投资352.67亿元。
2021年,“三十而立”的西安高新区,提出了发展的新方向和目标:全力建设“四个高新”。其中“科创高新”,西安高新区提出全域建成秦创原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大平台,成为建设西安丝路科创中心的核心区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先导区的目标。
2022年,西安高新区对“科创高新”的规划是,建设项目19个,包括秦创原集成电路产业加速器、空天动力创新中心等项目,在建项目14个,总投资218亿元,前期项目5个,总投资38亿元。
“显然,西安高新区长期专注所积累的科创底色,以及在秦创原风口下,科创高新所绘就蓝图,西安高新区成为顶级科创中心,及秦创原最大的变量未来可期。”上述观察人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