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152万亩,南北盘江两岸药材香|黔西南州打造中医药全产业链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22:02

152万亩,南北盘江两岸药材香

——我州发展中药材产业综述

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彭高琴 

 “春分”已过,气温回升,各项农事进入繁忙时节。

  连日来,在兴仁市下山镇茅坪村一厢厢平整有序的土地中,旋耕机来回精耕细作,村民或洒水,或挖土,或栽苗,忙碌地种植着“道地药材”——薏仁米。这里是全国最大的薏仁米种植基地。

  春日的黔西南,田间地头生机勃勃、药材飘香。当前,黔西南州正对照《2023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2023年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工作方案》既定目标任务,聚焦道地和特色优势单品,全力提升中药材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水平,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

  药农在安龙县春潭街道阳方村黄蜀葵种植基地采摘中药材黄蜀葵花

擦亮

底色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事实上,中药村不仅仅只是薏仁米。地处在北纬25度的黔西南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湿润温暖的气候,孕育了黔西南州生物的多样性,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1.1%,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有石斛、薏仁、天麻、杜仲、三七、灵芝、金银花等中药材近2000种,其中植物药材190多科1800多种,是贵州省中草药药源宝库之一和“传统道地药材”主产区之一。

  这是一种难得的资源优势。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黔西南抢抓国家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的机遇,分别出台了《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保护与发展条例》《关于推进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黔西南州大健康医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结合产业发展现状拟定了《黔西南州“十四五”中药材发展规划》。明确了以规划为引领,合理布局、分步实施、优先发展的思路,建立黔西南州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打造集中药材研发、种植、加工、生产、销售、康养、研学、旅游于一体的“新名片”,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入选贵州首批的道地药材,黔西南薏仁米在业内一直享有盛名,有道是世界薏仁米看中国,中国薏仁米看贵州,贵州薏仁米看兴仁的美誉。

  安龙县钱相街道钱相村一家白芨公司组培室里观察白芨组培苗生长情况。

  2022年12月15日,全国薏仁米产业首只价格指数——兴仁薏仁米批发价格指数正式上线发布。

  据悉,该价格指数以地理标志产品“兴仁薏仁米”为对象,用数字工具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兴仁薏仁米市场价格的晴雨表、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和品牌的扬声器。

  兴仁薏仁米凭着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迅速壮大,占据了全球同行业市场份额的70%,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储运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让黔西南成为全国辐射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薏仁米产品集散地,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产业。

  俗话说,“北有人参,南有枫斗”。枫斗的母体铁皮石斛,就是黔西南具有代表性的“道地药材”之一。2017年,“兴义黄草坝石斛”“安龙石斛”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黔西南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原名“黄草坝”,便是因盛产黄草(石斛)而得名,是贵州的石斛之乡。石斛按照茎的粗细不同被加工成中药材后,民间常分为大黄草、中黄草和小黄草,据研究统计,全省产石斛属植物22种1变种,黔西南产19种,兴义市产16种以上。安龙县作为石斛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资源蕴藏量丰富,野生分布的石斛有16种,尤其是铁皮石斛、马鞭石斛、环草石斛具有悠久的采收与种植历史。

  药农在铁皮石斛种苗驯化基地的大棚里管理石斛苗

  金银花也是黔西南传统“道地药材”的一种。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石旮旯种金银花,一家老小全靠它;又好看来又找钱,金银花变金娃娃。”义龙新区德卧镇大水井村种植的金银花分别获得“大水井牌金银花”商标,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安龙金银花”,2013年,德卧镇金银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安龙金银花”荣获全国第三批“一村一品”。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晏子春秋》中的千古名句。黔西南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从而才孕育出品质优良的道地药材。截至目前,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兴仁、安龙、晴隆为核心的薏苡产业集聚区;以贞丰、晴隆为核心区的花椒产业集聚区;以安龙、义龙新区为核心区的金银花产业集聚区;以兴义、贞丰为核心区的生姜产业集聚区;以贞丰为核心区的土砂仁产业集聚区;以兴义、贞丰、晴隆为核心区的无患子产业集聚区;以望谟、册亨为核心区的艾纳香产业集聚区;以贞丰、安龙为核心区的板蓝根产业集聚区;以安龙、兴义为核心区的铁皮石斛产业集聚区;以安龙、义龙新区、普安为核心区的白芨产业集聚区;以册亨、兴义、安龙为核心区的黄精产业集聚区;以晴隆、普安为核心区的何首乌产业集聚区;以普安、晴隆为核心区的天麻产业集聚区;以望谟、册亨为核心区的天冬产业集聚区;以安龙、兴义为核心区的三七产业集聚;以兴义、晴隆为核心区的茯苓产业集聚区;以册亨为核心区的灵芝产业聚焦区。

  药材好,药才好。如今,在黔西南山山水水间,152.2万亩中药材点缀在青山绿水间,成为黔西南农业“新宠”,并延伸至加工、生产、研发、康养、旅游等下游产业,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黔西南中医药全产业链。

药农在铁皮石斛基地采收石斛鲜花

我州石斛基地生产的铁皮石斛花

做足特色

打造黔滇桂结合部中药材集散地暨中药材市场地

  依托资源优势,着力推动中药材种子种苗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建成了以薏仁、白芨、石斛、艾纳香、黄精、山豆根等重点品种为主的种子种苗繁育基地28个,种子(苗)可推广种植面积约29万亩,其中在安龙县建成全国技术独有、规模最大的马鞍型白芨组培种茎驯化大棚20万平方米,占地面积500亩,年培育白芨优质种苗6000万株;建成了4个中药材种质资源圃,其中薏仁种质资源圃1个,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圃3个,共收集种质资源400多个,为黔西南州加强对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和选育优质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提供了基础;黔西南州以科研单位、企业为主体,聚焦当地道地中药材品种,积极开展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认定工作,黔西南州共选育了“贵及1号”“贵斛1号”2个中药材品种,并通过省农业农村厅认定通过。

  以龙头企业为带动,通过招商引资和争取项目资金的支持,黔西南州建成了薏仁米、山银花、花椒、生姜、艾纳香、土砂仁、无患子、石斛、白芨、天麻、连翘、何首乌、黄精等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基地,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规模的中药材生产基地有229个,面积约36.5万亩,规模化占比约为24%,其中在安龙县建成了全国种植规模最大的仿野生铁皮石斛种植基地。

  充分发挥我州森林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下中药材种植。截至2022年12月,林下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22.6万亩,种植面积在1000亩以上的林下种植基地8个,主要种植品种有白芨、黄精、灵芝、山豆根、吴茱萸、石斛、茯苓、三七、桔梗等。

药农在白芨种植基地收获白芨鲜花

  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申报,建立“定制药园”示范基地。目前全州共有“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16家,“定制药园”示范基地认定面积达40260亩,其中,2022年共有8家中药材经营主体获得“定制药园”建设示范单位认定,认定面积为8610亩。

  聚焦重点品种,围绕核心产区,建成了薏苡、花椒、艾纳香、白芨、石斛、何首乌、天麻、灵芝、连翘、天冬等特色优势品种产地初加工基地。目前,全州共有中药材初加工企业24家,其中2家企业获得“贵州省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称号,年加工能力约14.6万吨,年加工产值约12.5亿元。鼓励和支持企业提升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开发出了薏苡精油、薏苡面条、薏苡酒等薏苡系列产品,白芨牙膏、白芨面膜、白芨花茶等白芨系列产品,石斛枫斗、石斛花茶、石斛面条等石斛系列产品,灵芝酒、灵芝孢子粉等灵芝系列产品,天麻粉、天麻酒等天麻系列产品。

  为进一步增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支撑力量,黔西南州积极加强中药材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出台经营主体扶持和招商引资政策,中药材经营主体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州中药材经营主体150多家,其中国家级合作社1家,省级龙头企业18家。

  2022年以来,持续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村级合作社、当地农户以土地入股、反租倒包、参与种植、入岗就业、劳动务工等方式带动农户增收,截至目前,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的农户数量27497户,产业带动人数78726人。

  组织各县(市、新区)相关企业申报铁皮石斛“药食同源”试点企业申报工作,目前黔西南州经省级相关部门认定的石斛、灵芝、天麻“药食同源”试点企业共有10家,其中2022年有6家获得认定。

  山岩上向阳而开的金银花 特约记者 邢贵龙 摄

  这些是黔西南以“打造黔滇桂结合部中药材集散地暨中药材市场地”为目标,全域布局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如果说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为黔西南中医药产业发展打足了底气,那么龙头药企则为中医药产业发展鼓足了勇气。截至目前,黔西南州共与深圳康钧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华锦宸农业有限公司等省外企业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个,签约资金10亿元,到位资金3.63亿元。引进北京同仁堂、海南鸿翔一心堂等知名企业到黔西南州考察并洽谈合作事宜,2022年9月同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签订了黔西南州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如今,黔西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牧民增收为目标,全面提升中药材产品市场竞争能力,药材种植面积截止到2022年12月已达152.2万亩,产量68万吨,产值45亿元,凭借良好的资源禀赋和后天的布局发展,黔西南中药材种植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特约记者刘朝富摄)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审:李颖 韦夏夏

本期二审:魏浩然 彭原清 

编务终审:郭连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