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4-12-20 08:17

“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加快建设“五城五高地”,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基本实现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点阶段。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战略决策和部署,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知识产权引领型强市,实现温州在“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工作的高层次谋划、高起点开局、高质量发展,根据《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十四五”规划》、《温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以2021至2025年为规划期限,立足温州当下,阐明温州知识产权工作“十四五”发展思路、目标任务、保障措施,描绘未来五年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蓝图,是温州“十四五”和未来一段时期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重要依据。


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温州知识产权工作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下,持续创新,不断突破,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一)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成就显著

“十三五”期间,温州成为中国首批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示范建设试点城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市、区)3个、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1个、省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7个、浙江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3个,建成省级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区3家、示范点1家、示范站29家,获评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工作先进集体”和“中国知识产权系统和公安机关知识产权执法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二)知识产权创造实现重大飞跃

“十三五”期间,温州三类专利申请268507件、授权18683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56407件、授权17238件;有效注册商标228637件,居浙江省第二;有效注册地理标志商标7件;一般作品版权(著作权)登记量13850件,2020年温州版权作品登记居浙江省第一。“十三五”期间,温州有获得中国专利金奖1项,实现专利金奖零的突破,共有16个项目先后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个项目荣获中国外观设计优秀奖。

(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加强

“十三五”期间,温州积极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工作机制,开展“剑网行动”等专项行动。温州各级人民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一审案件10603件,审结10562件。温州知识产权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累计办案1559件。2019年,全国唯一应诉化油器专利“337调查”的案件胜诉,多项侵权案入选知识产权典型案例。2019年,“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满分考核成绩获中国快速维权中心绩效考核第一名。

(四)知识产权运用取得突破进展

“十三五”期间,温州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温州市专利权质押贷款奖励申报指南》与《温州市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设立总规模为10亿元的全国首支全产业链科技创投基金,2020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登记金额达81.5亿元。温州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新增产值达到193.96亿元、利润22.14亿元,培育国家级知识产权示范企业6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75家。累计培育智能低压电气、温州教玩具、汽车零部件、智能泵阀、烟具等产业知识产权联盟11家,数量位居浙江省第一。

(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影响广泛

“十三五”期间,印发《温州市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16—2018年)》。建立“温州市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机制”,印发《温州市第三方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平台建设方案》与《温州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第三方参与工作规程》。发布《温州市重点产业海外知识产权预警与紧急救助机制》和《温州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手册》,为温州民企开拓海外市场指明知识产权“雷区红线”,为温商进军“一带一路”市场保驾护航。“十三五”期间,温州党政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不断推进,温州党政机关采购操作系统6000多套,财政投入3500多万。

(六)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多元精准

“十三五”期间,制定实施《温州市知识产权人才培训计划》,扎实推进系统化、模块化、专业化、实战化知识产权实务人才培养。获批浙江省第一批小微企业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基地、教育部知识产权“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培训基地不断向社会输送和培养知识产权管理专业人才,累计培训各类知识产权实务人才5万余人次,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连续三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优秀单位”,2017年荣获“国家知识产权系统人才工作先进集体”。

二、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温州奋力续写好新时代创新史,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的五年,也是温州加快建设知识产权示范城市、打造引领型知识产权强市的五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创新引领温州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温州对知识产权等创新要素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这对温州继续深化知识产权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重塑世界,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在融入和构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新秩序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经济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化已成为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任务。为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迫切需要以知识产权创新创造为引领,迫切需要为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当前,我国正在从知识产权引进大国向知识产权创造大国转变,知识产权工作正在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十四五”期间,中国的高质量发展、安全发展需要持续不断创新和强大知识产权保护作为支撑。温州知识产权事业将大有可为:将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顶层设计破解知识产权保护难题,以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法治化推进温州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健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以科技创新自立自强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

(二)面临挑战

从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出发,温州知识产权工作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整体质量有待提升。仍存在“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情况,基础研究、原始创新投入不足,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标准必要专利、基础成果专利、高价值专利偏少。核心专利、知名品牌、精品版权和技术标准与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创新供不应求。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依然是当前知识产权工作的薄弱环节,知识产权维权周期长,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的状况仍没有根本改善。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不再管辖审理专利等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对温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客观上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有待加强。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比例不高。知识产权转让、许可等交易项目规模较小,交易成功率较低,市场运用不充分问题还比较突出。

——知识产权服务供给有待升级。知识产权服务模式比较单一,服务专业化水平和质量不够高,服务同质竞争比较激烈,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数量偏少。截至2020年温州仅有18家专利代理机构,67名执业专利代理师。温州知识产权服务链条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仍需努力。知识产权从业者素质依然良莠不齐,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和商用化服务人才依然数量不足,知识产权运营人才与知识产权金融人才仍有较大缺口。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知识产权实力有待增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够强,高价值专利等优质知识产权源头创新偏少,知识产权对创新激励和经济竞争力提升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仍存在部分企业没有能力开展知识产权管理。

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深化知识产权领域改革,实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加快发展“四新”经济,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提升知识产权管理、服务水平,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知识产权与区域经济、科技融合发展,打造温州成为全国引领型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优先。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在保持知识产权数量持续增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知识产权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知识产权含量,强化重点产业、关键领域的知识产权布局规划,深入实施专利导航工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质量保障。

——坚持严格保护。不断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坚持多元治理、统筹协调、重点突破,加强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进一步推进知识产权严格保护、协同保护、高效保护,促进保护能力和水平整体提升。

——坚持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模式新方法,充分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创新环境。坚持制度创新,探索建立符合本地需求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构建知识产权数字化治理新模式。

——坚持统筹协调。立足自身发展优势,进一步加强横向协作和上下联动,优化存量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赋能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打通全链条,形成新优势,实现共享共赢的新格局。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知识产权工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质量、保护效果、运用效益、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的贡献更加明显。

——知识产权创造数量质量双提升。到2025年,发明专利申请量达到5万件,其中PCT国际专利申请每年达到180件,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3万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不低于9.7件,由数量取胜转向质量提升;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60万件,马德里商标注册量较2020年增长10%至15%;计算机软件等版权登记量保持省内领先,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知识产权创造数量更多、结构更优。

——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全面提升。到2025年,多位一体、多方联合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基本形成。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和司法保护能力不断提升。“十四五”期间,知识产权司法诉讼案件一审审结10000件,知识产权仲裁和调解案件数量达2000件。全面完成国家、省部署的知识产权执法任务,加大重点领域和新兴业态知识产权违法处罚力度,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快速维权援助体系,建立与知识产权市场价值相适应的侵权损害赔偿标准,按照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对各类知识产权施以不同程度的保护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不断优化,知识产权保护满意度明显提升。

——知识产权运用促进效果显著。到2025年,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跻身我国先进水平,知识产权对企业转型发展和温州经济贡献的地位显著提升;技术产权证券化发行量达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额达300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机制基本形成;实施发明专利产业化项目3000项,培育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群。

——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运营机构的支持力度,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数量达到50家,分领域新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5个,打造一批知识产权品牌服务机构,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服务质量。发挥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区的辐射作用,促进高端知识产权服务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引导服务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施知识产权强企工程,培育国家、省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100家,新增贯标企业500家。

——知识产权人才支撑体系更加完善。到2025年,实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培训知识产权人才6万人次,形成知识产权职业人才培训培养常态化机制;引进与培养一批骨干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知识产权从业素质显著提升。建立温州知识产权智库,优化知识产权职称评定,更大程度发挥知识产权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带领作用。

表1 “十四五”时期温州知识产权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主要指标

 

2020年

 

“十三五”

 

“十四五”

 

1

 

发明专利授权量 (件)

 

7190

 

24428

 

30000

 

2

 

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 (件)

 

4.2

 

/

 

9.7

 

3

 

发明专利产业化数量 (项)

 

666

 

/

 

3000

 

4

 

技术产权证券化发行金额 (亿元)

 

1.93

 

1.93

 

5

 

5

 

作品著作权登记量 (万件)

 

0.602

 

/

 

3

 

6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 (亿元)

 

81.5

 

136.7

 

300

 

7

 

专利权转让、许可数量 (万件)

 

0.3

 

0.45

 

1

 

8

 

知识产权司法诉讼案件一审审结数量 (件)

 

1722

 

10562

 

10000

 

9

 

知识产权仲裁调解案件数量 (件)

 

552

 

1559

 

2000

 

10

 

新增知识产权代理服务机构数 (个)

 

2

 

18

 

50

 

11

 

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基地数量 (家)

 

30

 

30

 

60

 

12

 

新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数 (个)

 

3

 

5

 

5

 

13

 

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人次 (人次)

 

6410

 

50000

 

60000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新格局”

1.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落实中央《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制订温州贯彻落实的任务分解表和推进路线图,出台落实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工作方案。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各项工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专业队伍,健全行政执法体系,完善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电子商务、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利益,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

2.强化“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

完善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仲裁调解、社会监督的“四轮驱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加强行政与司法的高效衔接,加大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基层联动工作机制,搭建知识产权基层联动平台。发挥调解在知识产权多元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积极作用,鼓励行业协会、商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和信息沟通机制,推动社会共治模式。完善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工作,积极申请争取设立温州知识产权法庭,解决企业专利诉讼维权难的问题。探索、引入和建设温州知识产权司法鉴定中心,拓展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公证服务。强化知识产权执法和市场监管工作,围绕温州重点领域、侵权高发地,每年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等情节恶劣的违法行为依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

专栏1:知识产权保护建设工程

 

1.完善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加强公安、检察、审判机关等多部门协作工作机制,完善案件移送、案情通报、信息共享、沟通协调等工作。全面提高知识产权案件的“结案率”“调解率”“执结率”,健全知识产权集中管辖与“三合一”审判工作,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

2.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协调解决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等领域中的重大问题;优化整合各部门资源,研究制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建立高效运行的长效工作机制,为推动知识产权强市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

3.积极申请争取设立温州知识产权法庭。温州在审判力量保障等方面已具备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的基础和条件,温州中院是全国首批非省会城市管辖专利案件的法院之一,从事专利审判已超20年。温州市及省高院将报请最高院批准管辖地区内技术类及涉驰名商标认定、垄断纠纷的一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同时报请最高院批准管辖地区内800万元以上一般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积极申请争取设立温州知识产权法庭,将温州涉专利案件管辖权由宁波知识产权法庭转移至温州知识产权法庭,提高温州企业专利维权效率,解决温州企业普遍存在专利诉讼维权难的问题。

4.完善专家陪审制度与巡回审判工作。建立健全知识产权志愿者制度,专业性人民陪审员制度、审判技术专家制度和技术调查官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水平;继续推进法院知识产权巡回法庭工作,开展巡回审判,方便知识产权权利人高效维权。

5.建设温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中心。在原干部培训学校与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整合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温州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中心,构建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于一体,审查确权、维权援助、仲裁调解、司法衔接相联动的产业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积极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协作及专利导航运营等工作,有效维护权益人的合法权益。

6.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县(市、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体系,开展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权下放,定期开展知识产权专项行政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提升行政执法队伍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提高办案效率和质量。

7.强化重点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加强电商平台、展会、专业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自律机制。围绕五大支柱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指导专业市场建立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指引平台进行知识产权保护全流程管理。

 

3.构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明确知识产权信用监管范围,完善知识产权信用信息指标体系,实现对知识产权重点领域、重点主体、重点环节主要风险点的精准监测和精准监管。加强信用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行政执法有机结合,全面实施差异化分级分类监管。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评议与跟踪机制,加强对政府资金资助的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审查与风险评估,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确保项目的产出目标。

专栏2:知识产权诚信建设工程

 

1.推进知识产权司法诚信体系建设。遏制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依法惩治知识产权恶意诉讼、虚假诉讼、无理缠诉等行为,维护知识产权司法公平公正。

2.强化知识产权服务行业信用监管。加大对商标恶意注册、非正常专利申请等行为的惩戒力度。

3.建立知识产权诚信档案。将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案件信息纳入社会信用监管体系, 加强守信激励,完善失信惩戒清单,加大失信惩戒力度。

4.推进完善国家级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信用监管试点工作。规范以商标、专利、版权为主的可控信用风险流程,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信用管理规程,引导行业加强企业在落实知识产权应用领域的信用建设。

5.完善软件正版管理工作。全面推进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稳步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健全“正版正货”承诺工作机制。对到期正版软件及时更新和购买,不断巩固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成果,将正版软件的考核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年度考评核心指标之一,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6.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评议与跟踪机制。制定温州重大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办法,加强对政府资金资助的重大产业项目、创新创业引进项目、涉及国家利益的企业并购和技术出口活动、国有单位知识产权权属变动以及重大展会等项目的知识产权审查与风险评估,规避政府财政资金投入重大项目的知识产权风险,对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转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重大技术改造等项目进行追踪和监督,确保项目的产出目标。

 

4.建设知识产权纠纷统筹协调机制

开展国家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先行先试试点,进一步健全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制度,形成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工作经验。推进“互联网+”专利行政执法平台建设,建立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推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等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立,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理。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温州分中心,建立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预警机制和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案例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决策建议。推进建设温州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在县级层面增设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1至2家,争取设立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专栏3:知识产权纠纷统筹协调工程

 

1.建设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适当延伸快速审查的产业领域,争取将温州快维中心快速审查的产业领域由服饰行业单一领域向相关领域拓展;适当拓展快速审查的权利类型,根据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争取开展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快速审查工作,争取建设成为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典范。

2.构建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版权“四合一”,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结合的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第三方调解平台。引导行政单位、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参与到第三方调解平台的工作中,实现调解资源整合,帮助权利人降低维权成本,提高维权效率,最大限度地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完善“互联网+”专利行政执法平台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相关技术手段提升专利行政执法效率和水平,有效降低当事人维权的难度,缩短维权周期,降低维权成本,进一步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效率,营造更好的创新、投资和营商环境。

4.加强温州智能低压电器行业专利联盟工作。针对智能低压电器产业知识产权密集,保护难度大的情况,在专利联盟设立维权工作站,每个工作站确定1至2名联络员,与行业企业建立长效联络机制,进一步发挥专利联盟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5.强化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探索建立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温州分中心,建立常态化知识产权海外服务机制。推进温州知识产权海外预警平台、温州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中心等平台建设,定期发布海外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预警动态信息。针对重点贸易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每半年制定和发布知识产权境外保护与维权信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体系。开展知识产权海外预警与紧急救助机制,建立海外维权专家顾问机制,健全海外维权服务全链条工作网络,护航温州企业开拓海外市场。

6.推进建设知识产权保护基金。通过表彰为知识产权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团体,提供知识产权运营、保护及诉讼领域等方面的服务,持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营造有序的营商环境。

 

(二)拓展知识产权运用“新空间”

1.促进知识产权成果转化应用

在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专利导航试点工程,开展基础创新、原始创新以及微创新,加大专利布局,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知识产权成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导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制定、实施,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推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创新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的激励模式和实现机制,每年实施百项发明专利产业化。探索建立温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大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的扶持力度,帮助高质量知识产权实现价值转换,奖励知识产权优秀成果转换项目。

2.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联盟建设

围绕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加强知识产权联盟建设,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相融合,凝聚全产业链的创新力量,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诉讼等问题,降低产业创新成本,提升产业创新效率,强化知识产权产业链布局和国际布局。在现有的11个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基础上,分产业增设知识产权联盟3家。研究制定温州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发展五年计划,加强对产业知识产权联盟的项目扶持、业务指导和人才培养。

3.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机制

充分发挥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政策优势,继续推进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指导意见》,加强知识产权投融资工作,建立基于知识产权价值实现的多元资本投入机制,提升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效率。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探索专利、商标、地理标志混合质押模式,加强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的法律咨询、技术支持、代理服务等公共服务。

4.继续探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与证券化

创新技术产权交易机制,强化知识产权金融产品创新,探索以企业知识产权未来价值收益为基础的知识产权证券化渠道,实现技术产权与金融市场的有效对接,拓宽创新主体的融资渠道。发挥“企业主体、市场决定、有为政府”作用,打造知识产权证券化的温州样板,成为全省、全国推广的试点经验。

专栏4: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建设工程

 

1.加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服务体系与平台建设力度。支持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建立完善的专利、商标质押融资制度。

2.加大知识产权投融资力度。实施科技型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护航行动,积极推动知识产权金融产品、模式和服务创新,支持知识产权以作价入股、证券化等方式促进知识产权价值实现。鼓励县(市、区)设立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推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保证保险,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被侵权损失保险、侵权责任保险等保险业务。

3.完善质押物估值工作。研究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管理标准,加强知识产权资产评估管理和工具供给。增加和引进专业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引导银行加快知识产权内部评估体系建设,准确评估知识产权价值。探索地理标志、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作为知识产权质押物的可行性,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4.落实落细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十二条政策”,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给予贷款贴息、评估费减免、风险补偿等激励。

5.加强对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财政支持与融资渠道。对能够产生较高经济效益的知识产权,提高其转化运用的资金扶持力度,帮助高质量知识产权实现价值转化。

 

(三)打造知识产权创造“新引擎”

1.推动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发展

围绕温州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知识产权布局。设立知识产权工作专项补贴资金,鼓励温州传统制造业引进先进专利技术,加快技术升级步伐。探索制定温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计划,设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项资金,依托温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和特色产业园区,推动温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

专栏5: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知识产权建设工程

 

1.探索制定温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认定标准、温州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目录和发展规划。设立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专项资金,培育专利密集型企业5家、商标密集型企业5家、版权密集型产业企业5家。

2.推进优势产业专利导航及预警。出台优势产业专利导航发展政策,实施专利导航项目。围绕温州优势产业与特色产业,如低压电器、汽车零部件、鞋类、服装、泵阀等,实施产业专利导航工程,开展重点产业专利导航分析,有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每年发布1-2个较高质量的产业专利分析和预警报告,提出产业切实可行的提升方向。开展产业规划类专利导航项目10个以上、企业运营类专利导航项目30个以上。

3.强化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启动商业秘密保护“一十百千”工程,建立“商业秘密综合保护先行区”1个以上,“商业秘密保护示范园区”10家以上,“商业秘密保护领航企业”100家以上,培育引导商业秘密保护企业1000家以上。

4.发挥知识产权保护在文创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温州传统文创版权产品如温州瓯绣、温州越剧的质量,培育温州版权重点特色产业3项,打造精品力作、特色文化活动和标志性文化地标10项,推动文创版权产业创新发展。

5.强化温州特色农林业与渔业的知识产权开发,引导特色农产品(植物新品种)和水产品申报地理标志商标(产品)。挖掘温州乡镇优质农产品、水产品资源,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运作体系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2.建立高价值知识产权培育体系

从专利布局、专利运营和维权保护全链条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突出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主线,秉持“量质齐升、质量优先”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优化管理机制、加强能力建设,有效促进知识产权产出质量,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价值专利组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发展部署,探索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建立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攻关目录。完善专利奖评选体系,实施PCT国际专利申请倍增计划,大力发展地理标志、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促进应用工程。打造精品版权,加快培育文化创意、时尚、软件、影视及融媒体等领域的核心版权。加大植物新品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药、老字号等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利用力度。

专栏6:高质量知识产权培育工程

 

1.深入实施专利质量提升工程,大力培育高价值核心专利。突出质量导向,积极培育高价值专利,实现发明专利申请量、发明专利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稳步增长,专利产业化成效进一步显现。

2.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专利组合培育机制。鼓励温州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强化知识产权协同运用能力,形成20个以上规模较大、布局合理,对产业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支撑保障作用的高价值专利组合,其中发明专利数量不低于70件,PCT申请不低于15件。

3.推动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知识产权发展。在精准医疗、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激光等重点领域,指导和支持创新主体开展知识产权前瞻性布局,形成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发明专利及有关知识产权。强化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引导和支持各种优势资源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集聚,培育壮大一批、加快提升一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促进知识产权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支撑打造标志性产业链。

4.推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在电气、汽车零部件、泵阀、印刷包装、眼镜等领域等传统产业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中,指导和支持创新主体深入挖掘技术创新点,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增强知识产权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5.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培育发展。修改完善《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商标品牌培育实施方案》,继续推进实施“万千百十”商标培育工程,引导中小企业培育自主商标,积极推进传统产业品牌建设,大力支持五大战略新兴产业商标品牌发展,着力加强温州品牌创建,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的商标品牌发展战略。

6.实施老字号商标振兴计划。对温州“老字号”商标进行重点保护。培育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将商标注册纳入企业质量品牌提升项目要求,实现“产品-品牌-产业”发展路径。培育有温州特色的地理标志商标(产品)20枚,引导和支持以行业协会名义申请注册产业集群(区域公共品牌)商标。

7.结合温州民族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支持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创作和创意设计,打造精品版权。

8.支持企业实施积极的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策略。通过PCT等途径加快知识产权海外布局,建成一批具备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国际规则参与全球竞争的旗舰型企业。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系统谋划知识产权国际保护格局。

9.率先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温州大学,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承担重大技术、关键技术知识产权攻关,建立高质量绩效评价体系。

 

3.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强企建设

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在温州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引领作用。壮大国家级和省级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一批知识产权领军企业,打造高价值创造集聚地。大力推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实现创新能力强、知识产权工作基础扎实的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数量达500家以上,建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规模以上企业超过500家。聚焦新材料、生命健康等重点领域,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打造一批标准必要专利、基础研发专利和高价值专利组合。引导和鼓励创新主体开展国际专利布局,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实施“头雁计划”,培育50家专利密集、品牌价值高、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知识产权领军企业。

4.扶持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建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符合小微企业特点的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体系,制定培育措施,并围绕小微企业发展定位进行个性化培育,提升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推动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国家标准。为小微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托管服务,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和管理创新,支持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激活知识产权市场价值。

(四)建设知识产权服务“新生态”

1.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

推进建设温州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示范区,积极申报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助力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迈进更高的层级。建立知识产权电子政务系统,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存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与知识产权政务服务相结合,丰富知识产权电子政务系统功能,提升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络,推进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建设,分领域、分产业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

2.推动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革

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在知识产权各环节的应用,推动知识产权领域“最多跑一次”“一件事”改革,形成知识产权“全类别、全链条、一体化”综合服务与保护模式。推动各级各类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节点,建设智慧监管、智能决策等管理端应用,推进数字化综合应用建设运行,提升知识产权治理效能。

专栏7: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1.全面推进知识产权保护“一件事”集成改革。深化知识产权获权、用权、维权“一件事”的业务梳理和流程再造,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保护、服务全链条,推动知识产权管理理念、模式、方法的集成创新和突破,充分发挥公共服务效能。

2.打造“温州知识产权在线”。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维权一揽子在线解决方案,开发集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版权登记、统计分析、综合咨询、管理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应用程序,实知识产权事务掌上通办。

3.构建开放式知识产权数据生态。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融合应用,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和服务机构等多方参与的知识产权大数据联盟,汇聚技术文献、人才、金融等数据资源。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数据信息,通过购买、租赁、许可、交换、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完善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新一代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平台。

4.建立与浙江省统一的知识产权电子存证公共服务平台,对经存证的创意和大数据、人工智能创作等类知识产权,在司法裁判、行政执法、行业自律、社会共治中可作为权利主张的有效证据。

5.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服务“最多跑一次”“最多跑一地”探索建设涵盖专利、商标、版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地理标志全门类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帮助温州企业在该中心就可以享受一站式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提高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的办事效率。

6.创新专利信息服务模式。打造温州优势行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专利展示中心、专利商标版权统一预警系统等应用平台建设,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率和质量。

 

3.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健康发展

促进知识产权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与运用,全面提升知识产权代理、法律、信息、商用化和咨询服务水平。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秩序,建立服务业名录库,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执业培训制度,强化行业自律。创新知识产权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知识产权”融合发展。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专项执法,严厉打击无资质代理、非正常申请等违法行为。制定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开展综合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知识产权高端服务业,支持知识产权运营服务机构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专栏8:知识产权服务业品牌机构培育工程

 

1.增强知识产权服务业高端服务能力,强化两个省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的实力,扎实推进形成以鹿城区、高新区为核心的“一区多园”格局的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建设,充分发挥高端知识产权服务集聚效应,提升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水平。在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培育5家以上专业化、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知识产权运营机构,年营业收入增幅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2.在各县(市、区)小微企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特色小镇等产业特色明显、知识产权服务需求旺盛的地区或重点产业集聚区建设集知识产权信息、代理、品牌、维权、金融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机构,完善富有温州特色的“一站式”式知识产权运营全链条服务,助推产业创新发展。

3.研究制定温州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分级评价办法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信用评定办法。引导和监督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提升服务质量,规范知识产权服务行业市场竞争秩序,提高知识产权服务业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知识产权服务业执业培训制度,整体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水平。

4.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试点园区工作。鼓励各类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面向中小企业提供托管服务,专业知识产权托管服务累计覆盖中小微企业1200家以上;各类知识产权交易、许可额年均增幅20%以上。

 

(五)开创知识产权文化“新繁荣”

1.积极营造知识产权氛围

弘扬“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推动知识产权文化与创新文化、传统文化和法治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温州知识产权文化品牌,提升影响力。充分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专利周、商标节等重大知识产权节日,在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区域、商业营业场所、户外广告、公园等有条件的公共场所进行知识产权宣传,提升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营造尊重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

2.加强知识产权宣传普及

推动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工作,将知识产权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内容,设立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示范点。加强知识产权普法宣传,研究制订符合温州特色的知识产权宣传方案。将知识产权宣传纳入全市普法教育、精神文明建设、诚信建设等活动中,加强宣传知识产权工作成果。加强公共文化传播机构的知识产权宣传工作。

专栏9: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工程

 

1.提升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和素养。依托中小学等教育阵地,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基础知识,支持中小学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制定出台《温州市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实施意见》,健全“政府引导、学校主导、社会支持、全面参与”的知识产权教育工作机制。

2.加强知识产权基本素质教育。推进知识产权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众创空间等知识产权“五进”宣传活动,通过媒体宣传、集中宣讲、现场咨询、上门服务、在线答疑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普及面。完善知识产权公益性网络教育,为知识产权普及提供多元化渠道。

3.推动知识产权普法教育。依托浙江省首个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温州)基地,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教育,为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的圆满顺利举办营造良好氛围。支持温州行政司法机关、温州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温州知识产权学院等单位定期开展知识产权瓯越论坛、知识产权竞赛、公开巡回审判等活动,加强普法,提高公众知识产权意识。

 

(六)激发知识产权人才“新活力”

1.强化知识产权人才建设

鼓励引导部门、教育机构、行业协会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人才培训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培训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学历教育,探索知识产权本科、研究生层次教育,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加强知识产权智库建设,推进国家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加大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力度,培养涉外知识产权高端人才,提高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能力。

专栏10:知识产权人才培育工程

 

1.建立温州知识产权人才(专家)库。建设温州知识产权人才动态监测系统,畅通知识产权人才流动渠道,充分发挥国内外专家在温州知识产权引领型强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2.加强知识产权培训基地建设。依托国家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培训(温州)基地建立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知识产权培养培训体系,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形成知识产权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

3.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引进工作。规范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标准和程序,通过项目支持、进修培训、学术交流、人才认定、职称评定和改善福利待遇等多种方式,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人才激励政策,优化知识产权人才发展环境。

4.支持知识产权专业建设。依托浙工贸温州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培养中小微企业所需知识产权基础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鼓励其他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知识产权课程。

 

2.提升知识产权人才地位

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从业人员上岗、在职培训、专业培训等常态化机制。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的评聘、管理制度建设。推进知识产权人才职业化改革,做到人才优惠政策覆盖知识产权人才,将知识产权人才纳入全市人才评选之中,表彰对高价值专利作出重大贡献的知识产权人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全面加强党对知识产权工作的领导, 进一步把知识产权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重要决策部署、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温州市知识产权强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知识产权的宏观管理,协调跨区域、跨部门重大事项,建立全社会参与机制,构建大知识产权工作格局。在县(市、区)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工作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加强经费保障

加大对知识产权资金投入,确保知识产权工作经费纳入相关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构建知识产权领域较为完备的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引导市场主体加大知识产权资金投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市场投入为主体、社会参与的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投入体系。

(三)强化考核评估

建立知识产权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完善知识产权统计制度和综合评价体系,落实各项任务措施,保证知识产权工作的有效开展。建立规划实施情况跟踪督查制度,及时了解规划实施情况,定期汇报总结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