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结构调整见成效 信托公司转型升级提速

文章正文
发布时间:2023-07-22 17:23

本报记者 樊红敏 北京报道

信托业务分类改革正式实施后的首个业绩定期报告出炉了。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7月19日,已有58家信托公司在银行间市场披露2023年上半年未经审计财务报表。《中国经营报》记者梳理发现,58家已披露财报的信托公司中,利润总额低于7000万元的信托公司有13家之多,占比超过20%,其中还有1家信托公司利润总额为零,7家信托公司利润总额为负数。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信托公司经营业绩仍然明显承压,行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任重道远。

超四成公司营收、净利增长

从行业整体业绩数据来看,行业转型阵痛持续,业绩依然承压。

根据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相关研报统计数据,营业收入方面,按照可比口径,因统计口径原因剔除平安信托、上海信托后,55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共实现营收386.86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452.62亿元,同比减少65.76亿元;平均营收为7.03亿元,同比下降14.48%。

行业净利润方面,55家信托公司上半年共实现净利润178.66亿元,上年同期230.05亿元,同比减少51.39亿元。55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平均数为3.25亿元,上年同期为4.18亿元,同比下滑22.25%。

相比上年同期,纳入统计口径的55家信托公司中,24家公司实现营收增长,25家实现净利润增长,营收、净利实现增长的信托公司均在四成以上。

对比来看,百瑞信托今年1月发布的研报显示,2022年,可比口径信托公司中,营业收入实现增长的仅有14家,占比为26.92%,营业收入下降的为38家,占比为73.08%。净利润下行同样明显,仅有17家信托公司净利润实现正增长(或由负转正、亏损减少),占比为32.69%。

对应到具体的信托公司业绩表现,则呈现明显的分化趋势。

记者梳理发现,平安信托、上海信托、中融信托、中信信托、华能信托的营业收入位列行业前五,分别为81.91亿元、80.86亿元、23.58亿元、22.37亿元及19.41亿元。上海信托、平安信托、华能信托、中信信托及江苏信托的利润总额位列全行业前五,分别为76.18亿元、42.55亿元、16.52亿元、16.45亿元及13.95亿元。

对比来看,营业收入排在末尾的5家信托公司,均在8000万元以下,其中,营收规模垫底的东莞信托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利润总额排在末尾的5家信托公司则均为负数。其中,北京信托上半年利润总额为-2.99亿元,为行业亏损之最。

业绩分化还体现在信托公司业绩变化幅度上,比如,中粮信托上半年实现营收7.13亿元,同比上升41.18%;实现净利3.54亿元,同比上升39.92%。对比来看,昆仑信托上半年实现营收2.8亿元,同比下降34.57%;实现净利1.36亿元,同比下降49.28%。

“行业仍处于转型阵痛期,部分头部公司净利润下滑幅度较大,与此同时部分中游公司实现逆势增长,比如,中粮信托、国元信托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54亿元、3.50亿元,行业排名分别提升了15、13个位次。”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乐绍池表示。

信托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从行业多数信托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来看,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或是主因。

记者梳理10家通过上市母公司披露上半年财报的信托公司发现,有8家信托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下降幅度超过20%的就有4家。

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从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上半年,纳入统计的55家信托公司共实现信托业务收入238.20亿元,可比口径下,较上年同期的327.68亿元,同比减少89.48亿元;信托收入平均数为4.33亿元,较上年同期的5.96亿元,同比减少1.63亿元,同比下降27.31%;中位数3.30亿元,较上年同期的4.39亿元,同比减少1.09亿元,下降24.90%。

中国信托业协会特约研究员简永军此前就曾分析表示,信托业务收入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信托业务结构的调整,信托报酬率相对更高的融资类信托规模持续下降,虽然投资类信托、服务信托规模持续提升,但这类业务的年化平均报酬率水平不高,导致行业整体报酬率水平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信托行业业务结构调整的成效在今年一季度数据中得到了体现。

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信托资产来源结构方面,2023年一季度,行业集合资金信托与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和占比同比有所提升,而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其中,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集合资金信托规模增至11.20万亿元,同比增长0.63万亿元,增幅5.97%,环比增长1.72%,占比达到52.79%;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增至5.94万亿元,同比增长0.54万亿元,增幅9.92%,环比小幅下降2.68%,占比为28.01%;单一资金信托规模在2017年年末达到峰值以后,在政策压降通道业务等引导下,规模和占比持续下降,2023年一季度末规模为4.07万亿元,同比下降0.11万亿元,占比为19.20%,同比下降1.56个百分点。

信托资产功能结构方面,投资类信托业务发展明显加快。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投资类信托业务规模为9.5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9%,环比增长3.12%,占比为45.13%,保持在信托资产功能分类的首位;融资类信托规模降至3.06万亿元,同比下降9.47%,环比下降0.40%,占比为14.44%;事务管理类信托规模为8.58万亿元,同比增长4.36%,环比下降2.28%,占比为40.43%。

中国信托业协会公布的信息显示,6月30日,以“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中国信托业年会召开。会议强调,当前,我国经济稳中向好趋势不断强化,财富积累的社会基础不断增厚,信托服务潜在需求不断培育和释放。信托业治理机制不断完善,信托机制的独特优势不断显现,信托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要把前景变为现实,必须跨越两道坎:一是要下决心转型,紧紧围绕回归本源这一根本,按照已确立的“三分类”业务方向转型,决不能依赖类信贷影子银行和通道业务。二是要下决心获得市场信任。信任对信托业尤为珍贵,这是信托业长期发展的根基。迈过这两道坎,需要行业整体凝聚共识,所有公司共同努力。

会议还要求,下一步,各信托公司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重新检视、谋划和行动:一是探索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二是持续完善公司治理。三是要切实防控好风险。四是要强化人才队伍建设。五是真正践行ESG理念。

固有资金投资收益贡献大

固有资金投资收益或部分信托公司业绩亮眼的原因。

比如,上半年,中粮信托投资收益同比大增1541%;英大信托投资收益增幅也达306.68%;另外,中融信托、中航信托同比增速也均在100%以上。

中粮信托良益研究院相关研报统计数据显示,从纳入统计的54家信托公司固有业务收入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54家信托公司共实现固有业务收入139.53亿元,相较上年同期的120.33亿元,同比增加19.20亿元,同比上升15.96%;54家信托公司实现平均固有收入2.58亿元,同比上升0.35亿元。实现固有收入增长的信托公司数量达到31家。

固有资金投资收益对今年一季度经营数据的改善同样贡献显著。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一季度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资本市场回暖,股市和债市均上涨反弹,信托行业实现投资收益112.6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59.38%,占比为40.25%,上升22.50个百分点。

“部分信托公司抓住了上半年资本市场投资机会,例如,华能信托、中融信托固有收入表现优异,对比上年同期固有收入同比增长9.26亿元、8.20亿元。两家公司固有收入排名皆上涨8个位次,分别位居行业第3、5名。分析两家公司固有收入增长原因,主要为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的上升。”乐绍池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信托公司出售旗下金融子公司股权的趋势不减,个别信托公司通过出让金融子公司股权获得的收益,实现了业绩的大幅提升。

比如,上半年,利润总额指标位列58家信托公司之首,营业收入位列第二的上海信托,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入3.45亿元,投资收益却高达74.59亿元。

今年1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摩根基金管理(中国)有限公司”2%和49%的股权转让成交,对应的交易价格分别为2.41亿元、70亿元,上海信托持有上投摩根基金的51%股权成功转让。

“信托公司清退金融子公司以及类金融子公司股权,短期内对固有资金投资收益影响是比较大的,从部分信托公司上半年业绩的数据来看,出售子公司股权为信托公司带来客观的短期投资收益。”某资深信托行业研究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外,关于净利润增长,陕国投A(000563.SZ)在业绩快报中分析表示,“报告期内,公司净利润增长主要是完成非公开发行后,公司资本实力进一步增强,自有资金运作良好。同时,公司把握监管政策导向大力推动信托主业转型升级,成效进一步显现,管理信托规模增至3649.02亿元,运营总体稳健安全,重塑再造陕国投稳步突破,高质量发展基础更趋坚实。”